2、关于茶。茶早在我国的周代即已出现,不过在晋代以前多用作药品或煮茶粥。魏晋以后,一些佛教禅师发现茶有提神益思解乏的作用,正好解决因午后不食及夜晚参禅出现的精力不够、又乏又困的问题,因而多方搜求或四处种植,大量饮用,推动了社会上饮茶风气的形成。尤其在唐代禅宗创立之后,许多禅寺奉行农禅并重,种植、培育、制作了一些茶叶精品,久而久之成为了名茶。由于佛教戒酒,因此茶就成为了佛寺最重要的饮料。佛寺对茶的提倡、种植和需求,自然也影响到广大在家信众及各界人士,在长期的品茗、交流过程中,人们发现茶还能预防或治疗许多疾病,能生津止渴,解酒去腻,利多弊少,老少咸宜,于是争相饮用,创造出丰富多采的茶文化,使茶成为了老百姓家中的必备饮料。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茶马互市”和各国间的交往,茶流传到了各少数民族地区和世界各国,成为了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尤其在日本,僧人们将饮茶与修心养性、人际交往等结合起来,创造了举世闻名的“茶道”,体现了茶与佛教特有的“血缘”关系。 另外一个佛教影响到我国民间的饮食风俗习惯的典型例子就是吃“腊八粥”,前面已有介绍,这里就不赘述了。
我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而且经久不衰,内容丰富,可谓异彩纷呈,在世界上一直享有盛誉。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三点: 1、我国很早即进入农耕时代,而历代统治阶级基本上都重农轻商,使国家始终以农业为中心,由于社会人口相对较多,历史上天灾人祸频仍,使老百姓不得不对饮食温饱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正如《汉书》强调的那样“民以食为天”。从老百姓常说的:吃香、吃亏、吃得开、吃耳光、吃闭门羹、吃到了甜头、你吃了吗等口语中也可发现,吃对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有着深刻的影响。这是我国饮食文化得以发展的心理原因。 2、我国历史悠久,文化传统相续未断;地域广大,物产丰富。这是我国饮食文化得以发展的客观原因。 3、我国人民善于学习、借鉴,在几千年的饮食实践中,不仅创造和融会了儒、释、道、医等各家饮食文化,而且还广泛吸取了国内各民族饮食文化之长。这是我国饮食文化享誉世界、魅力无穷的文化原因。 上述三大原因同时是我们今后不断发展中华饮食文化的三大优势。我认为,我国传统的以儒释道医等相结合的饮食文化在当代仍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例如:佛教将食划分为段食、触食、思食、识食,可以启发我们更多地注意食的精神因素;祖国医食同源的理论、佛教素食和茶所体现的自然、宁静、高雅的风格及有益健康、长寿的功能,在世界上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称道;佛教的食存五观与进餐的“礼乐”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一是它的分餐形式等,符合卫生原则,二是它体现着节俭、平等、感恩乃至慈悲的精神。 应当指出,我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文明、光辉灿烂的一面,同时也有着某些落后、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随处可见的合餐形式,极易传播各种疾病;暴食豪饮现象不少,过分重视饮食的味道、数量和排场,忽视了饮食的色香、营养和情调;烟酒强劝强饮,反招损害;大小“公”宴不断,形式单一,浪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形成了公害等等。 一个国家、民族、家庭乃至个人的饮食内容及表现如何,不仅反映出这个国家、民族、家庭和个人的物质能力、经济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反映出它的素质、文明程度或精神风貌。因此发展和提高我国的饮食水平和饮食文化,应是我们加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饮食文化来说,我认为应把握好两个方向,一是努力弘扬祖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积极、合理的内容;一是努力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合乎我国国情的饮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华饮食文化更加文明、健康、进步,从而更好地为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服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