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人人,是我们净土宗的第八代祖师,他出生的时辰就很聪颖,儒学的根底都很深挚,从前也考取过诸生,就是考取过秀才。他对出凡间法很是好乐。按他本身的记实,原本小的时辰,他就看到一个邻人的老太太每天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就认为很稀疏,说妻子婆你怎么每天念经呀?这妻子婆说念经好呀,说她的老伴(她的丈夫)因为念经,临走的时辰,跟她合合掌就走了,走得很自在,以是她就好好念经。这个对少年的莲池人人都很有感悟,以是他很早就写“存亡事大”四个字放到桌案上。他从青少年阶段就对净土窍门,就有一往情深的这样的宗教情怀。 同时他又是个孝子,到二十七岁的时辰他的父亲归天了,三十一岁的时辰他的母亲归天了,这时辰他就出家了。出家往后就有六年的参学、行脚、苦行。他有许多灵异的故事,可是莲池人人生平的作风都长短常平实,从来不谈那些神奇的感应的对象。但据学子的记实,说他北游五台的时辰都感得文殊放光,他在北京参笑岩禅师返来的路上,素食,过东昌闻钟声开悟。他开悟有个偈子,憨山人人以为这是开悟偈了:“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这样,他开悟之后还要精学习行。他介入过一些森林的禅七,介入了五次禅七都不知道临单的同修的名字。可见他是何等地专心,不杂专心。往后就回到杭州,见到云栖山的山川幽寂,就有终焉之志。云栖寺为什么一下成为一个全国有名的森林呢?这就是他的道德所感了。 这都给我们建森林有一种很好的开导,他并没有去化缘,但为什么许多人帮他建森林?他开始住在云栖坞的时辰,那都是形影独吊啊,与这些山岩、麋鹿为伍。可是他本身一小我私人住着很自在,定心在那修行,有一两个护法。然后他逐步感得各人的这样的护持呢,起首来自那处全部几件工作:第一,谁人山内里经常有虎患,老虎经常咬人,莲池人人就施食啊、蒙山啊,哎,徐徐地虎患消散了,这是一项。第二是干旱,内地干旱,村民知道有一个修行人在上面,就请他来办理干旱题目。莲池人人说我没有祈雨的术数,我只会念阿弥陀佛。村民说不管你念什么,横竖可以或许把雨给我们弄下来就好。他就拿着一个木鱼循着田埂就念阿弥陀佛。这一念雨就下来了,并且只是他颠末的那些处所下。他有这样的道德的感召力。尚有内地有一个桥被潮汐冲塌了,很难建起来,其时内地的太守就请他资助。莲池人人说,就让全部的人无论荣华贫贱,只捐八分银子来填谁人桥基。那太守说捐八分银子太少了。莲池人人说靠各人的心力,并且八是指“坤”,用“坤”的这样的德行。那真的他就在哪里,各人施了八分银子全都放下去,然后打桩都是念咒,念一百遍咒下个桩子,那真的就感得那几天潮汐就不来,很快这个桥就建起来了。尚有内地瘟疫,莲池人人他可以或许做一种法会,瘟疫就遏制了。就是他有这么一些神异的感应,才引起了各人信念。偶然辰看看这个,我们都生起大忸怩之心。假若有一个大瘟疫一来,内地人让我们去弄一弄,我们——“不敢不敢……”。于是内地的人就帮他建寺院。 这一建寺院,很快就聚积了许多人依他修行,就蔚成森林。成森林之后,莲池人人就成立端正,倡导戒律,以是他的森林内里端正长短常严重的,肃穆。莲池人人还很有慈悲心,出格倡导放生,放生池、放生所啊;本身悲悯那些幽冥的众生,还本身去学焰口,本身放焰口。自用也很简单,常住的钱不敢妄用一钱,本身吃住都很是地节俭,也不去攀悦魅这些施主,天然而然地这些施主也就来扶养。为人很是谦卑,这些都是很了不得的这种祖师的风度。他念经很是精勤,半个月前就预知时至,辞别这些檀越学生,也辞别这些出家的学生,“具茶汤设供”,扶养各人。临终的时辰展现一点小病,学生们都围在旁边请他作最后开示。他最后开示也很平实,就是汇报各人:诚恳念经,莫换标题,不要捏怪(就是不要显异),不要坏我端正。以是说完面西念经,端然而逝。 憨山人人给莲池人人的塔做了一个碑文。这个碑文做得很好,概述莲池人人生平的行业,最后对莲池人人有一个评价。这个评价他做得很是好。憨山人人也是祖师级的人物,唯有祖师才气够相识祖师的道德。憨山人人是这么惊叹莲池人人的,我想这个总结,对付我们相识莲池人人的这样的一个道德伶俐的风度,加强信念有一点甜头。憨山人人总结人人生平的操履——操守和践履,是以划一大悲心来摄化其时的众生:“非佛言不言,非佛行不可,非佛事不作”。就是他身口意三业都是想到佛法。以是憨山人人以为莲池人人就是窍门的周孔,就仿佛儒家有周公和孔子一样。那么,称扬他的才能足以经邦济世,他的悟性足以传佛心印,他的修养足以契众生的根机,他的持戒足以护持处死,他的操守足以警励众人,他的端正足以接济时弊;至于他以大慈心与众生之乐,以大悲心拔众生之苦,广运菩萨六度,逐一都是妙行。从他出世来自利利他的全始终,没有一点可以非议的处所。这个很难,一样平常的凡夫僧要出来好处众生,他无论是出言、干事,固然也做对了不少,但必定也会拖泥带水,做得差池的处所也会许多,人家就会非议。那可以或许生平不让他人非议,这种人就很了不得。 他有很高的道德和伶俐,就是可谓“窍门得佛之全体大用者也”,就是他的伶俐、道德、悲心,就是佛的全体大用,他获得了。以是在末法的时辰,没有像人人这样的悲智,怎么可以或许拯救谁人颓风呢——衰颓的民俗呢?明末的时辰,释教就已经很衰微了。挽狂澜于既倒,也要这些大祖师的人物。以是“非夫应身大士,朗末法之重昏者,何能至此?”在憨山人人眼里,莲池人人都是应身大士,就是法身大士再来的这么一小我私人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