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馆的菜单上,饺子们按照馅料分门别类,我朝“素馅”一栏看去,“鸡蛋虾仁”在一堆“草字头”中格外显眼。 我哭笑不得:“虾仁怎么就是素馅了?” 老板一脸茫然:“难道不是吗?” 我:@#¥%…… 是的,这就是一个素食者的日常。从尝试吃素到现在,也有四五年了。 说起吃素的起因,现在想想很好笑。上大学时喜欢逛天涯论坛,某天看到一个妹子发帖讲述自己素食一年多的感受,感到很新奇——这是我头一回意识到“素食者”群体的存在。出于对小众群体的向往,便也想试试。 “试试”之后,觉得有必要继续。理由很简单:那时所学专业需要做动物实验,很多动物在我的手下为人类做出了“奉献”:最常见的是小白鼠、豚鼠、大鼠,以及兔子、青蛙……温柔贤淑如我,常常做着做着就不忍心下手了。所以大二时,我决定食素,作为人类,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表达一下“负疚”和“回报”吧!持续了四五年后,也就形成饮食习惯了。 因为素食,与朋友在外吃饭,有时会申明一下自己的情况——不是想表明特立独行,为的是少点一个肉菜。但总会事与愿违。点餐时询问服务员:这道菜是素的么?服务员心不在焉:对……等菜上桌后,无可奈何地看着大肉片子横卧其上。 跟菜一块儿上桌的,往往还有一连串好奇的发问:你为啥不吃肉?跟宗教有关系吗?你啥肉都不吃吗?鸡蛋吃不吃?牛奶喝不喝? 有时候会解释一下:与保护动物有一点关系,但不是绝对有关系/基本不吃肉/素食者分纯素、蛋奶素、鱼肉素等,但我不属于上述…… 后来实在害怕饭友的“采访”,干脆对这个饮食偏好闭口不谈——偌大的饭桌上,总能找到能吃的菜嘛!再说了,自己身处微胖界,实在不好意思以“素食者”自居呀——毕竟大家心目中标准的素食者大抵都是仙风道骨、弱不禁风的样子。 万没想到,这一饮食变化还会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老家在北方,在北方人看来,给客人吃素菜是不礼貌的,其罪过等同于待客不周。所以在饭桌上常被主人劝:“吃点儿肉吧,没事儿!”囧,我该怎么解释“有事儿”和“没事儿”的区别呢?怕只怕,遇上太好客的主人家,那就只能满桌珍馐无从下口了——只好挑几筷子作为配菜的胡萝卜洋葱香菜,假模假样地吃几口。 亲戚中的友善派以为,我是为减肥而吃素。某次聚餐,A给我夹了肉,趁筷子还没降落,我赶紧说谢谢我不吃。亲戚A一脸“懂得”地看了我一眼,笑笑说:“差不多就行啦,你不胖!”话虽如此,还是把筷子撤回了自己的领空。 另一拨亲戚则认为我是入了佛门而吃素,这是反对派。面对这类自以为“洞察真相”的亲戚,我就格外紧张。某次见到B,还没寒暄几句,她忽然口气凌厉地问道:“还是不吃肉么?”那一刻,我竟然有种莫名其妙的愧疚感,觉得简直对不起祖国人民……事后想想又觉得好笑,为什么会心虚呢? 或许,仅仅是因为害怕“和别人不一样”? 男友不止一次哀叹:你不吃肉,这可怎么办呢? 我奇怪:这有啥难办的? 答曰:有福不能同享,多孤单啊! 虽然内心以贾母的语气赞叹道:难得这孩子有心……但嘴上却还是理性分析:“对于食谱之外的东西,从来不会觉得可惜啊!羊看你不吃草还觉得你傻呢!” 读研时到了广州,本以为南方在饮食方面会更“兼容并包”。但没过几天,就发现自己太天真了:广东人无肉不欢,哪怕炒个豆腐都要撒点肉沫。 好在,几乎所有饭馆都保留着符合广东人胃口的经典素菜:白灼芥兰、白灼生菜。唯一让我不习惯的是,上桌的芥兰、生菜通常还保持着它们的原始面貌——一刀不切,整棵入盘。吭哧吭哧地啃着一整根芥兰,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只混迹于肉食世界的兔子。 所幸,在自己现在生活的这个大都市,素食已经成为一股新时尚,我也就乐得装一把时髦人士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