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结佛缘,素食通佛境,素食养慈悲,素食止杀生,素食惜生灵,素食爱众生,素食解冤孽,素食免果报,素食消灾难,素食获神佑,素食益美容,素食可养颜,素食健肠胃,素食少疾病,素食降血压,素食能长寿,素食助修道,素食长智慧。 素食,主要是指蔬菜五谷粮食以及生吃各种瓜果植物。素食是中国汉传佛教的一大标志。素食作用在于保护慈悲心,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古人说过一首诗:“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刀兵劫就是从大家口中吃出来的。我们自己仔细想想!今天吃鱼虾、明天吃鸡鸭,后天吃猪牛羊……。这辈子吃了多少六道众生?时候到了总结账,命债还不了啊!素食的目的,使我们在六道轮回中,保持一颗清净慈悲心,不与众生结冤仇,不令屠夫为我造杀业!善男子、善女人,应该秉佛陀的慈悲心,要多吃素。如果你明日吃素,今天屠宰场所有杀生的恶业,将来那些恶果报应你绝对没份。没有恶因自然不会感应恶果。修行就是从身口上修起,再进一步修心,凡心修好了即是佛心。 据日本学者木宫泰彦的《中国交通史》记载,明末高僧隐元和尚东渡日本时,曾带去了中国素食烹饪技艺,其冠名为“净素烹饪”,把佛教高超的精神修养落实到了日常生活之中。在传统寺院里,同住的比丘们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集会一处,请精熟律法的比丘说戒,以反省过去半月内的修行是否合乎戒律。若有犯戒者,则于大众前忏悔。而作为在家佛弟子的居士们,则应在这样的日子里斋戒净心,吃素净的食物了。 另一方面,按照中国传统的养生学,人不应该追求浓烈肥厚的饮食,“平易恬淡”才是养生的硬道理。古老的中医学一直是主张饮食清淡,少用肥腻厚味的,因肥甘厚腻易助湿生热。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翼方》中说:“食之不已为人作患,是故食最鲜肴务令简少。饮食当令节俭,若贪味伤多,老人肠胃皮薄,多则不消。”这里说的“鲜肴务令简少”,即是说一定要少吃荤食,不要因贪鲜味而伤身体,尤其是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弱,更要三思而后食之。孙思邈还进一步说:“老人所以多疾者,皆有少时春夏取凉过多,饮食太冷,素食,故其鱼脍、生菜、生肉、腥冷物多损于人,宜常断之。”因此,在《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饮膳正要》、《本草纲目》等中医古籍中,都记载有用蔬菜制作素食的饮食疗法。 宋代是中国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据《东京梦华录》和《梦粱录》记载,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的餐饮业中,已经有专营素菜的素食店了。在林洪的《山家清供》中,记载有100多种食品,包括花卉、药物、水果和豆制品入菜等,还首次记载了当时有“假煎鱼”、“胜肉夹”和“素蒸鸡”等仿荤技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