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济群法师 在汉地,不少人热衷受菩萨戒,却不知,其要害是菩提心。假如未曾提倡菩提心,只是著名无实的“菩萨”。以是,受菩萨戒并不料味着我们有了更高的“级别”,而是意味着我们对本身有了更高的要求。 和声闻戒的方向止恶差异,菩萨戒包罗止恶、积德、利他三个方面,别离为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也就是说,作为菩萨行者,不止恶要犯戒,不可善要犯戒,有机遇辅佐众生却不闻不问也要犯戒。 大乘释教中,任何一法都离不开菩提心,离不开慈悲,而素食正是关于慈悲的修行。只要做出这个选择,不必另花时刻,就可以日日修、月月修、年年修。儒家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每小我私人都贪恐怕死,由于本身会感到畏惧,就要将心比心,不再把这种惊骇带给众生,而是给它们以眷注,以慈悲。 所谓慈悲,慈是予乐,悲是拔苦。一方面缔造前提,使众生得到快乐;一方面施以援手,将众生从疾苦中挽救出来。从提倡菩提心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要僵持不懈地拔苦与乐,最终成绩佛菩萨那样的大慈大悲。 这种大是有尺度的,就是对任何众生都能生起划一的慈悲。假如尚有一个众生是你不肯慈悲的,就声名慈悲的修行尚未圆满。怎样将我们现前布满别离而微不敷道的慈悲扩大到无穷?释教中有四无量心的修行,就是将“慈悲喜舍”四种心逐渐扩大至无量,详细内容是:“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慈),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悲),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身心怡悦(喜),愿诸众生阔别贪嗔之心,住划一舍(舍)。” 假如认为这种修习不足详细,可以多听听《慈经》。在听的进程中随文入观,把经中所说的每句话酿本钱身的愿望:愿我阔别疾苦,愿我的怙恃阔别疾苦,愿我的伴侣阔别疾苦,以致愿全国众生阔别疾苦。这种思想必要不绝一再,天天这样提示本身,慈悲就会随之增添。 慈悲是菩提心的生起之因。有了慈悲心,才会真诚地好处公共。反过来,菩提心又是慈悲的圆满之因,有了菩提心,才气使有限的慈悲扩大为无穷。 《普贤行愿品》说:“统统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绩诸佛菩萨伶俐花果。”汇报我们:佛菩萨所成绩的菩提果,离不开众生这个泥土。惟有在好处众生的进程中,慈悲心才气不绝成绩,以致圆满。 而从凡间法来说,慈悲心增添了,福报就会增进,素食,奇迹就会顺遂,众生就会越来越喜好我们。以是说,慈悲心是人生最大的财产。 大乘释教之以是榨取肉食,就是由于重视慈悲的修行。不只本身要走向脱节,还要和统统众生广结善缘。假如危险众生,以众生为食,何故度化他们?以是,素食是作育慈悲的直接途径,也是对大乘精力的亲自实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