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高”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当精米、白面再也提不起大家的食欲时,都市人开始返璞归真,素食,兴起一股吃粗粮(粗粮食品)的“忆苦”风潮。 “粗粮是相对于大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一种称呼”,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程义勇教授说,“从加工上来讲,粗粮没经过深加工和细加工,营养成分保存得较为完整。从种类上来讲,它主要包括谷物类(玉米、小米、红米、黑米、紫米、大麦、燕麦、荞麦等)、杂豆类(黄豆、绿豆、红豆、黑豆、蚕豆、豌豆等)、块茎类(红薯、山药、马铃薯等)。” 中国粮油(油食品)学会米制品分会常务副秘书长于衍霞表示,大部分粗粮不但富含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氨基酸食品)和优质蛋白质(蛋白质食品),还含有钙(钙食品)、磷等矿物质及维生素(维生素食品),相对大米、白面而言,粗粮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比细粮低,膳食纤维含量高,食用后更容易产生饱腹感,可减少热量摄取。 据资料报道,很多粗粮还具有药用价值:荞麦中的芦丁可以降血脂、软化血管,是高血压(血压食品)、糖尿病(糖尿病食品)等患者的理想食物;薏米被欧洲营养专家称为“生命健康(健康食品)之禾”,不但能美容(美容食品),还适合消化不良、慢性肠炎者;燕麦几乎具备了谷类(谷类食品)所有的优点,富含氨基酸、维生素E,可以降血压、降血脂,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早餐就必吃燕麦。 每天只吃50克~100克 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研究员朱智伟却表示,粗粮虽好,但人们在食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误区: 每顿饭都吃。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议,健康人的常规饮食中应该含有30克~50克纤维。而粗粮中含有的纤维素和植酸较多,如果每天摄入纤维素(纤维素食品)超过50克,并且长期食用,会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此外,荞麦、燕麦、玉米中的植酸含量较高,会阻碍钙、铁(铁食品)吸收。 纯吃粗粮。不少人喜旧厌新,吃上了粗粮,又忽略了大米白面。程义勇建议,成人最好每天吃谷类食物300克~400克,其中搭配50克~100克的粗粮,品种选择多一些更好。 并非人人适宜。老人、小孩,缺钙、铁等元素的人,以及有消化(消化食品)系统疾病的人群,由于肠胃功能较弱,都不适合多吃。 大豆和米面是“最佳拍档” 要想让胃“接受”口感较差的粗粮,还得讲究食用方法。程义勇建议,大豆和米面搭配吃比较好。豆类富含促进人体发育、增强免疫功能的赖氨酸,而米面赖氨酸含量较低,因此两者搭配最佳。玉米面、荞麦面等最适合和白面一起蒸馒头,口感非常好。平时也可以多吃腊八粥,营养搭配均衡。薏仁米等则最好煮粥吃。 还要注意的是,烹饪粗粮之前一定要提前浸泡,根据原料不同,浸泡时间也不同。浸泡对粗粮的制作非常重要,不仅可以缩短烹饪时间,而且浸泡之后的粗粮相对软一些,做熟后口感好,更容易吸收和消化。 此外,吃完粗粮要多喝水。粗粮中的纤维素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做后盾,才能保障肠道的正常工作。一般多吃一倍纤维素,就要多喝一倍水。 (责任编辑:admin) |